两天寻访,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扬州
作者:维扬书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8月4日-5日,我以扬州微博网友身份,参加了由扬州市委网信办、扬州市科技局主办,扬州生态科技新城承办的“建设好地方 网眼看科创”网络主题寻访活动。中央、省级驻扬网络媒体记者、江苏省自媒体联盟网络名人、扬州网络名人一行20余人,从扬州软件园出发,参观了扬州航空馆、扬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谷大厦、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邗江区高新区生物健康产业园、邗江创新中心、扬杰电子。媒体记者和网络大咖们一边看,一边问,拍视频、写微博、做抖音,通过各种平台推介扬州,宣传扬州的科创成果。
两天寻访,让我们大开眼界
作为寻访团一员,我感觉两天的寻访,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扬州。说实在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扬州人,我出生在西区新城的西湖街道,读书在扬州高新区的邗江县中学,走上工作岗位时在东区的湾头古镇,可以说,扬州城的东南西北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可是,两天的所见所闻,让我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我在内心问自己:这还是我熟悉的扬州吗?
位于我老家西湖的扬杰电子,对我们一般市民来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扬杰电子2006年起步,从一个厂区发展到六个厂区,成为国内功率半导体前三强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新能源、5G通讯、汽车电子、安防网通、半导体照明、可穿戴设备等高速增长行业,2019年至2021年,实现销售分别为20.1、26.2、43.9亿元,表现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及增长潜力。这些业绩,不走进扬杰,根本无从知道。
两天寻访,让我们大有收获
以前我们熟悉的扬州,除了瘦西湖、大明寺、个园,就是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老鹅,或者是扬州八怪、扬州三把刀等,这些具有浓郁扬州特色的美景美食和古代文化,让人们始终觉得扬州就是一个消费城市,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似乎扬州天生就与现代、科创毫不沾边,两天的寻访让我们看到了古城扬州的另一张面孔,一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面孔。人民网记者张玉峰由衷点赞:“此次围绕科创主题进行寻访,一路走下来,让我们看到了扬州科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强烈,迸发出新的、更大的活力。” 微博粉丝104万+的江苏自媒体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赵志俭(@南京大俭)对此也深有感触:“扬州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有优美的风景和灿烂的文化,也有创新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座城市的亲和力和归宿感让我这个‘局外人’都有扎根的念想。”
两天寻访,让我们大受鼓舞
在邗江创新中心,我们见到了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副院长兼实验室主任的教授级高工刘东北,他一边自豪地介绍他们企业发展的历程,一边情不自禁地夸赞扬州地方政府招才引智的诚意和力度,他说:“扬州对待引进人才的务实作风让我心里很踏实,我在这里一待就是11年。平时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很快就能得到反馈和解决。我已经在扬州购房安家,成为了一名新扬州人。” 当年,他是在扬州市“绿扬金凤”高层次人才引进中来到扬州的,他笑称自己是一名“科技移民”, 根据扬州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痛点,他组建了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实验室他所在的企业,目前已为扬州和周边地区2000多家企业服务过,解决了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刘东北将扬州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的精神让我这个扬州本地市民也深受鼓舞。爱国爱乡,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一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网络人士,就要立足扬州特点, 踩准扬州鼓点,放大扬州亮点,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鼓与呼,凝聚起全民参与建设创新引领、产业兴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的哥”陈志飞不仅是浙江好人
周志宏:收藏品放楼道被清理求索赔?想得挺美
殷建光:打人村官,戾气何来?
游德福:整治“不合理低价游”须下“猛药”
郭喜林:从“糖水爷爷”不再摆摊说起
叶金福:消解青少年“整容热”亟须“法治降温
袁文良:莫让兴趣班“压垮”了孩子
周志宏:儿童房改造“里子”比“面子”更重要
游德福:通知新生来“报道”,让学子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