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叶金福:多方发力防范消费大数据“杀熟”

2022-09-12 16:57:0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相信,只要监管部门、法律部门和消费者,包括经营者,都能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并打击无良经营者利用消费大数据“杀熟”行为,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消...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委托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开展了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活动。市消协日前发布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问卷调查显示七成多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六成多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体验调查中未发现明显大数据“杀熟”问题,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9月12日《北京青年报》)

  眼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个人信息,都能通过大数据精准获取。可以说,“大数据”为精准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技术帮助和技术支持。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一些经营者却利用大数据对消费者进行“杀熟”,这不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威胁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

  根据调查,在网络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和外卖消费。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此外,针对同时在一个平台消费,有人有消费券而有人却没有的现象,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七成多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规则不透明。这说明,消费大数据“杀熟”现象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十分普遍。

  因此,笔者以为,防范消费大数据“杀熟”亟待“多方发力”。首先,监管要“发力”。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建立大数据线上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抓取审核等方法,要求经营者事先报告平台算法、收集数据种类、数据用途等信息,并实时监控有关经营网站的价格等相关数据信息,及时对可能存在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做出预判,做到“预防在先”。

  其次,法律要“发力”。立法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规范和治理消费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

  其三,消费者要“发力”。消费者一旦遭遇经营者的大数据“杀熟”,就应积极大胆地向市场监管和消保委等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吃哑巴亏”,任凭无良经营者“杀熟”,助长其嚣张气焰。

  此外,经营者也要“发力”。经营者应学会诚信经营,遵循交易公平、平等原则,做到对新老消费者一视同仁,自觉远离利用消费大数据“杀熟”行为。

  相信,只要监管部门、法律部门和消费者,包括经营者,都能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防范并打击无良经营者利用消费大数据“杀熟”行为,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健康、和谐的消费环境。

更多

热门关键词:大数据 发力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