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还需多方发力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记者近日观看多场直播发现,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品的直播不在少数,有的主播则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观众其食品具有治疗功效。为何保健品在直播间大行其道?肆意夸大产品功效有何违规之处?该如何规范此类现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12月14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并购买各种保健品。尤其是网络直播间的盛行,更是吸引更多的人通过直播间下单购买保健品。
然而,在一些保健品推销的直播间里,主播夸大保健品治疗功效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不仅严重扰乱和破坏了正常的保健品市场,而且也让广大消费者深陷保健品“骗局”。据报道,有买家听信主播宣传,买回来食用后发现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耽误了治疗时间。可以说,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丛生,饱受消费者的诟病。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同时,《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且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保健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且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可见,在直播间里故意夸大保健品治疗功效,不仅涉嫌“消费欺诈”,而且也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和广告法。
因此,笔者以为,治理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还需“多方发力”。首先,平台要“严把关”。网络直播平台应积极承担起严把关、严审核的主体责任,要严格审核其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比如审核商家是否具有食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一旦发现虚假、夸大宣传,或无经营资质,就应及时采取停播、下架等措施,绝不让无良主播混入平台,忽悠、坑骗消费者。
其次,监管要“严处罚”。相关监管部门需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直播带货保健品乱象治理,不妨通过联合约谈、联合执法、联合曝光、联合惩戒等方式,严厉查处保健品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问题,情节恶劣的要公开曝光,并依法列入个人诚信记录,加强失信联合惩戒,倒逼其据实宣传,守法卖货。
其三,消费者要“理性消费”。消费者应学会理性购物,在下单前对平台及商品等内容做好必要的研究和甄别,既不要轻信平台和主播的介绍和推广,又不要盲目下单,从而避免被忽悠、被坑骗。同时,消费者要到合法正规的线下门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购买,注意查看其食品经营许可证,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以便于投诉和维权。
此外,主播也要“诚信卖货”。一方面,主播要对保健品信息进行严格核实,避免虚假宣传,不得为未使用过的保健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另一方面,主播在直播时要注意广告用语的合规,杜绝虚假宣传。
笔者相信,只要平台“严把关”,监管“严处罚”,消费者“理性消费”,再辅以主播“诚信卖货”,就一定能有效治理直播间“保健品销售乱象”,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真实、诚信的直播带货环境。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尚凡:暖心回访,让“犯错干部”轻装再出发
傅沅杰:旅客列车恢复开行,为复工复产赋能
周志宏:让劳动课“香”起来
殷建光:解锁健康解压还需“管理艺术”
召开“刘备托孤”研讨会,学术研讨不能偏离价
“开‘斗气车’酿事故保险公司不赔”是一堂课
发放抗疫健康包 当成优化疫情防控配套包
朋友圈变“新冠病友科普群”,这个可以有
许华凌:来自“第二课堂”的三万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