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求教躲过“毒火锅”,食品安全没有侥幸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月16日深夜,#网友吃火锅菜品中发现蓝环章鱼#冲上热搜第一。一名网友称在火锅店看见一只章鱼,想知道是不是有毒的蓝环章鱼,于是拍了一张照片求助@博物杂志。随后,@博物杂志回复:“确实是豹纹蛸(蓝环章鱼),它们的毒素是河鲀毒素,毒性非常强而且受热不分解,即便拿回去做纪念也千万别吃。文献中和网络上都有市售章鱼里混入蓝环章鱼的记录,但概率不高,也算是活久见了。”(1月17日《新闻晨报》)
蓝环章鱼属于剧毒生物之一,据称一只蓝环章鱼的毒就可以杀死26个成年人,而且起效十分迅速。这位网友是幸运的,正是其好奇心和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拍照网上求教的方式,躲过了“毒火锅”,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而这一次挽救的是一桌人的生命。笔者认为,食品安全没有侥幸,此事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食药监等监管部门和餐饮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有毒食材端上餐桌,以保护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从当事网友实拍的照片看,等待下锅的许多小章鱼中,确实有一只不太一样,褐色的身体上,有类似环形的斑点,隐隐散发出蓝光。如果没有网友的好奇和拍照求教,而是稀里糊涂将其当作普通章鱼涮火锅吃掉,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危急一桌人的生命安全,火锅店老板也将涉嫌食物中毒犯罪,既要赔偿中毒者巨额的经济损失,还将受到严厉的刑事惩罚。可以说,网友拍照求助专业人士,及时撤下剧毒的蓝环章鱼,避免了食物中毒事件,挽救了一桌人和店老板。这起险些引发悲剧的事件,虽然属于不容易出现的极端个案,但类似食品安全的隐患,却潜藏在消费者的身边。
现实生活中,误食毒蘑菇致病致死的悲剧,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而误食有毒动植物的中毒现象,也比较普遍。对有疑问的食材,在食用前拍照求助的情形,毕竟仅是极少数。拍照求助躲过“毒火锅”,是不可复制的个例。因此,靠消费者“火眼金睛”甄别有毒食材,完全是不靠谱的事。一方面,消费者的认知和知识水平有限,大多数都无法识别有毒的动植物食材;另一方面,消费者下馆子吃饭,对店方提供的食材安全是放心的,一般认为不会出现有毒食材。这种情形,就需要餐饮经营者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安全,这既是保护消费者,也是保护商家的利益。
笔者认为,当从源头上堵住有毒食材。其一,餐饮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应严把食材第一关,千万不能为节约成本,购进无安全保证的“三无”食材,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材,并且能够溯源各个流通、储存、加工等环节,严防有毒食材端上餐桌,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安全事件,也能及时溯源查明原因;其二,食药监、卫生等监管部门要履职尽责,加大对餐饮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力度,敦促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要求,做好食材购买、加工及留样等安全防范措施,对安全、卫生不达标的,应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相关营业执照,从而倒逼经营者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其三,消费者也要提高警惕性,不食用无安全保障或腐烂变质的食材,对来路不明或有疑问的食材,应多问几个为什么,以避免“毒”从口入。
食品安全没有侥幸。拍照求教躲过“毒火锅”事件,是一次很好的警示。期待全社会都能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齐抓共治,杜绝有毒食材出现在餐桌上,将类似食物中毒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别让“野冰场”沦为“吞人场”
高铁吸烟被处罚,挑战法律都要付出代价
曹灿辉:打好“组合拳”严守“药箱子”
“失驾”上路被行拘,违法注定要付出代价
周志宏:“围炉煮茶”切莫丢了安全
袁文良:春节莫做“手机控”
廖卫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设得好
周志宏:培训机构网课乱象不能再乱下去了
游德福:39人团伙被抓,对养老诈骗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