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凤军:我看干部作风“四不两直”
作者:苗凤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最近网络里经常出现这样一个词叫“四不两直”,这个词对于普通人来讲,不了解此词汇出台的背景,还真不知道是什么含义,感觉相当的生僻。今天笔者看到某一新闻出现了这个词,也是感觉摸不着头脑,经过从网络里搜索才知道这一个词的深刻含义,原来是领导干部下基层去调查或者是走访而采取的一种工作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一句话概括,“四不两直”就是上级为了解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发现真实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工作方式。同时这一词汇的出现,也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在严明工作纪律方面强调,调查研究要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这一工作思路或者是方式,对于各级政府部门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来讲,提供了纪律上的要求。
“四不两直”强调了干部下基层工作纪律,下基层能够做到这样,也确实能够发现问题,也应该这样做。领导干部下基层就应该有下基层的样子,如果总是跟以前一样,下基层,提前打招呼,领导干部,下基层又能够得到什么一手资料呢?相关的问题看不到,看到更多的是好事,或许更多的是表面文章。党中央提出来的下基层坚持 “四不两直”这一规定,提得好,让领导干部下基层大调研真正有料可挖,真正能够做出实事来。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了,坚持“四不两直”,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领导干部在下基层时,遇到相关的问题,切不可因为某一方面的问题,就将基层领导干部所做的工作就给否定了,切不可一看到问题,就拿出领导的派头来,就要将追责挂在嘴上,并且回去后,就不问清红皂白,在相关的会议上,对某些领导干部大批特批。领导干部既然是下基层来发现问题的,要明白自身的角色,而不是下基层找领导干部的毛病。发现问题领导干部的态度要想一想,这些问题是普遍的,还是个别的,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凭借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是不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思想上做到换位思考。如果一下基层发现问题,就追责,领导干部这下基层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下基层调研,坚持四不两直,不是检查完了,就不与基层打招呼,领导干部就走人了,而是将发现的问题,要向基层通报,要结合自己的能力给出一定的建议,或者是通过向上级党委政府汇报,对共性的问题,或者是很难做到解决的问题,由上级政府部门结合实际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进行解决。要明白,基层工作是很不好做的,不能因为上级领导干部下一次基层,发现相关的问题了,就要处理几个干部,这样的基层调研只能给基层带来更多的灾难,这应该与中央的基层大调研政策相背离。
“四不两直”,领导干部下基层大调研,如何落实好这一项政策,这也是考验上级党和政府部门领导的大智慧,愿在落实时,只会给基层工作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够真正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为基层存在的问题在解决时做到针对性发力。切不可带着个人功利意识来,今天来一拨,明天来一拨,如检查团赴宴席一样,让基层忙得团团转,让好政策也成了形式主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麦田成网红打卡地,浪费粮食的美一文不值
游德福:铆劲抓实三产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郭喜林:从干部和群众产生的距离感说起
叶金福:高校招“奥运冠军”当体育老师值得尝
廖卫芳:别把高铁当成“自家客厅”
自来水水质优于“新国标”是民生“好声音”
菜农路边卖菜被洒水车喷水,不可“整改”了之
周志宏:缓解停车难不能顾此失彼
叶金福:给领导干部家属上“廉洁课”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