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让更多群众享有“减证便民”的红利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为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改革,日前,司法部公布10项“减证便民”的优秀案例,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两个告知承诺制为群众办事案例入选。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被司法部授予“减证便民”优秀组织奖。据介绍,北京市自2016年启动“减证便民”改革以来,累计取消证明320项,其中涉及基层社区和居(村)委会开具证明96项。清理后,北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公服企业自行设定证明全部“清零”,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4月20日《北京青年报》)
一直以来,各地“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屡屡上演,饱受社会诟病,不但成了群众办事的一个“肠梗阻”,而且也严重损害了政府部门的社会形象,公信力大受影响。同时,也无形之中疏远了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虽然各地随着政务服务的全面改革,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很多办事项目实行了“最多跑一次”,甚至是“跑零次”,但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仍然存有“无证件不办事”“无证明不办事”的现象,这让很多群众“摊上了麻烦”,不得不为了“办成事”而“跑断了腿”。对此,不少群众是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北京市自2016年启动“减证便民”改革以来,累计取消证明320项,做到“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无疑是一种“红利”。这不仅能让群众办事无“证”一身轻,彻底告别各种“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繁琐证明,而且也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提升了办事效率。同时,也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形象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政府与群众的距离也越拉越近了。
期待各地不妨多多借鉴和学习北京“减证便民”的好做法,多些“群众视角”,多些“便民服务”,把“减证便民”落细落实,从而让更多的群众真正享有“减证便民”的红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袁文良:莫让“网络问诊”成为“问诊陷阱”
苗凤军:干部躺平被双开,如何不是作茧自缚
周志宏:设置广告牌别影响相邻生活
廖卫芳:高空抛“狗”砸伤人获刑具有警示意义
周平均工作48.7小时,谨防过度加班压垮打工人
郭喜林:留些空白给自己
哄抬价格最高可罚300万元 别止于提醒告诫
黑龙江秸杆禁烧罚款1.7亿,以罚代管岂是良策
刘彩艳:“未雨绸缪”为对抗,无异于狡兔三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