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玲:三支一扶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作者:黄毅玲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2023年“三支一扶”计划,选派3.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计划实施继续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倾斜,中西部地区将占到中央财政补助名额的83.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 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抓住重点群体是关键。
“三支一扶”计划,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农村基层人才匮乏、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等问题,出台的一项就业政策。“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改善了基层人才匮乏局面,有力推动了基层各项公共事业有序发展。通过“三支一扶”计划,高素质人才带着技术、知识、创新素质走到基层,为落后地区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也为高校毕业生增加学习锻炼的机会,提升其专业水平,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促进青年扎根基层、建设农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自2006年实施以来,已累计选派51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服务等。如何才能让青年人才在基层“留得下”? 青年人朝气蓬勃、斗志昂扬,让服务期满的支扶人员自愿扎根基层、奉献自我,需要引导更需要政策保障。
地方政府应多途径增资,大力度支持“三支一扶”工作。其次,执行差异化工资制度,在提高人员待遇标准,缩小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差距,对地区偏远、岗位紧缺、能力出色、 业绩出色的人员,要增强其工资待遇,用“真金白银”留住人。
建立体现基层一线,特别是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根据基层实际,增加专技岗位编制。基层人事制度的改革,人员编制的增加,将“三支一扶”人员“临时工”状态,转变为正式编制人员,增强了身份认同感,为其在体制内提供相应保障。加大从基层选用人才的力度,确立基层工作经历在人才招录、职称晋升中的优势,用“晋升渠道”留住人。
加强人文关怀,从生活、业务、能力、情感等方面关心关怀“三支一扶”人员。帮助其尽快深入了解基层,适应新环境熟悉业务知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组织、领导能力,早日胜任农村事务领导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增强其组织归属感、职业成就感。让“三支一扶”人员感受到人文关怀,用“情感”留住人。
在“三支一扶”计划引领下,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走向基层、扎根乡村,用所思所想所学改变当地面貌和百姓生活,扎实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熠熠闪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许华凌:商铺招牌设计岂能“一刀切”
周志宏:大客车侧翻致20人受伤敲响节日安全警
丁家发:电子身份证挺方便为啥用不上
游德福:弘扬五四精神,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沈宏胜:潍坊的“三个模式”让振兴乡村充满活
彭玢文:加强职业健康保护是致敬劳动者最美方
曹灿辉:入学“一网通办”彰显基层教育改革活
殷建光:从“五个一百”感悟劳动最美、劳动光
郭喜林:从聊城图书消费增幅全省第一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