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安之:莫让“退林还耕”这个假命题给带偏了
作者:鲍安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今年以来,我国部分地方对辖区内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时,生造了一个叫做“退林还耕”的概念,并且和此前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提并论。(6月25日半月谈)
国家为了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保护生态林地,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退耕还林”政策便应运而生。“退耕还林”政策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实施,让数十亿民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由“种粮变种树”再到现在人云亦云的“种树改种粮”,这么大个急转弯,一时间让农民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要明白“良田粮用”是自始至终不变的准则,这些年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我们的底气和自信的最根本来源;伴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重视的不单单只有发展成果,事实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值得坚守的。所以说,耕地保护、生态保护这两条红线都是“高压线”,触碰不得。
目前“退林还耕”说法,实际上就是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土地恢复种粮,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整改复耕”而非一种简单化、概括化、所谓的“退林还耕”。“退耕还林”的理念我们要始终坚守,“整改复耕”的新政我们也必须坚决支持、积极推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既然两者不是交叉重叠,那么自然也就不存在传言国家政策“朝令夕改”的说法。
俗话说得好:“打铁自身硬”,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不光要有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因地制宜制策施策的能力,更要有不断给自己“充电”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增强各项决策措施的预见性、科学性的能力。要准确掌握国家相关政策,以便及时地、清晰地向老百姓解释其主旨要义,避免老百姓对国家政策造成偏差性的误解误读、甚至是“乌龙事件”,莫让“退林还耕”这个假命题给带偏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谨防陷入“免费领手机”的“坑”
赵莹:@青年干部以“满电状态”共赴青春之约
朱波:成功并非只有高考一条道
丁家发:一山多治套娃收费,庐山真面目吃相难
朱波:筑牢禁毒“防火墙”,拧紧防毒“安全阀
中纪委三个“内鬼“被揪出,打铁做到自身硬
姜林科:从“三夏”时节品悟年轻干部成长之路
周志宏: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守护好每一分耕
廖卫芳:多些平时的“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