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防空洞成“纳凉点”契合民生需求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7月11日正式入伏,不少市民来到杭州四牌楼防空洞避暑纳凉。四牌楼防空洞纳凉点内不仅配备桌椅、读本手册、防暑药、饮用水等,还通电、通手机信号、通免费无线网络,成为炎炎夏日里市民休闲好去处。(7月12日《工人日报》)
眼下,正值炎炎夏日,全国多地处于高温“炙烤模式”,这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烤”验。
于是,一些市民纷纷选择去商场、图书馆、体育馆、地铁站等公共场所避暑纳凉。但由于人员众多,加之,很多人只避暑纳凉,不购物、不看书、不锻炼、不乘地铁,因而,对商场、图书馆、体育馆、地铁站的影响不小。
如何让市民有一个更好的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笔者以为,此次杭州四牌楼防空洞开放成为市民的“纳凉点”,这无疑契合了民生需求。一方面,防空洞里的温度比户外低很多,把防空洞当成“纳凉点”,显然是“用对了地方”。另一方面,防空洞属于战时避难点,如今我们身处和平年代,如果偌大的防空洞不对市民开放,关而不用,无形之中就会成为一种资源浪费。可见,把防空洞当成“纳凉点”,既是资源最大化的一种利用,也是对广大市民的一种高温关怀。同时,这也彰显了城市有爱,体现了民生温度。
虽然开放防空洞成为“纳凉点”,相关部门需提供座椅、读本手册、防暑药、饮用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免费无线网络等设备或设施,而且还需安排专人管理,但这与广大市民的“纳凉需求”相比,显然是非常值得的。笔者以为,防空洞成为“纳凉点”是一种多赢之举,值得点赞,更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城市的纳凉点也是民生的“温度计”。笔者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城市能够多些“市民视角”,多些“高温关怀”,不妨把防空洞开放成为“纳凉点”,从而既“清凉”一群人,更“温暖”一座城。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法定带薪年假休假难”亟待“破题”
丁家发:“小钥匙”帮走失老人回家值得推广
游德福:新农人接力“老把式”领跑兴农新赛道
郭喜林:学习申纪兰,爱党爱人民
苗凤军:干部驻村需要注意四个问题
苗凤军:干部雨中扒井盖被质疑摆拍,根源何在
郭喜林:党员干部要以孔繁森精神坐标为榜样
丁家发:悬赏千万寻狗?玩噱头岂能信口开河
叶金福:“文明养狗”真的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