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丁家发:应多管齐下消除临期食品安全隐患

2023-07-15 18:00:2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一旦超过保质期,就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将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笔者认为,临期食品热销,安全隐患不容...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两年,“价格低、折扣大”的临期食品成为部分年轻人的心头好。还有餐饮商家把临期食品做成盲盒,广受年轻人的欢迎。临期食品到底是什么?能不能吃?购买临期食品,真的没有问题吗?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接受采访时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要注意购买时食品的状态。(7月14日中国新闻网)

  临期食品,通常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一旦超过保质期,就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将对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笔者认为,临期食品热销,安全隐患不容忽视,相关监管部门及商家必须加强临期食品的监督和管理,及时下架过期的食品,以保障广大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临期食品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销毁食品而造成的浪费,而且价格相对低廉。一些消费者甚至专买临期食品,以此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消费体验。以前,临期食品在商超、便利店降价促销,吸引的大多是比较节俭的中老年人。现如今,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也开始追求价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费体验,购买临期食品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临期食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其中消费者年龄为26岁至35岁的占47.8%。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临时食品市场规模已达31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可见,临期食品的市场规模巨大。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也就是说,临期食品需要告知消费者,并单独出售。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商超、便利店售卖的临期食品,并没有告知消费者,也没有降价,而是混在其他商品中,以正常的价格对外销售,甚至已经过期了依然没有下架。显然,这种做法已经涉嫌违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而一些消费者因“贪便宜”,一次性大量购买临期食品,在保质期内根本就吃不完,造成了浪费。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销售者如实记录食品的保质期和销售日期,如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应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针对临期食品的特殊性,监管必须跟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一方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及平台应当履职尽责,定期进行监督检查,敦促商家依法规范临期食品销售,发现食品到期的,立即停止销售、下架封存并依法处置,防止其再次流入市场;另一方面,让消费者知晓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在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标签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确保在保质期内。如发现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举报此类违法行为,一旦不慎购买了过期食品,也应勇于依法维权,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此外,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首先不要“贪便宜”,购买一些“三无”食品;更不要因为折扣和低价大量购买临期食品,以免食品过期、变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购买后应当妥善贮存,并在保质期内尽快食用。总之,应多管齐下消除临期食品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舌尖上的安全”方能安全无虞。

更多

热门关键词:食品 安全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