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别以“投资入股”掩盖劳动关系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员工“投资参股”,与用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双方之间是劳动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前不久,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引起广泛关注。法院方面提醒,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吸收劳动者“投资入股”、以合作经营之名规避劳动关系。(7月24日《工人日报》)
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关系的情形,可谓“花样翻新”。这起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用人单位通过员工“投资入股”方式,规避建立劳动关系,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此案例就是一堂法治教育课,提醒用人单位别以“投资入股”等掩盖劳动关系,否则,机关算尽,到头来或许“赔了夫人又折兵”。
2021年3月,熊某被招至某造型馆从事洗发等工作,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7月熊某被拉入造型馆的微信“股东群”。10月,熊某向造型馆支付入股款5万元。后因双方发生矛盾,熊某离开造型馆并申请仲裁未果,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熊某投资入股后,仍在原岗位劳动,接受造型馆的管理,并以劳动报酬作为其稳定生活来源,不能因其交付投资款否认劳动关系,熊某主张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诉请,依法应予支持。也就是说,造型馆假“投资入股”之名掩盖劳动关系,最终付出了双倍工资的代价,得不偿失。
按理说,员工“投资入股”成为股东,能提高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除工资收入外,还有一部分利润的分红。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越好,员工各项收入也应当越多。如果确实如此,无疑是好事,员工能以“主人翁”的身份,与用人单位一起成长和发展。然而,现实令人不堪,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看似让员工“投资入股”的好意,实则坑害员工。一方面,等于变相让员工集资,减少用人单位的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以“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名义规避劳动关系,让员工合法权益受损后难以维权。比如,欠薪变成投资款,投资期限未满便卷款“跑路”等,如果无充分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维权将举步维艰。
事实上,员工具有双重身份的情况不少见,但并不能以“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为由,否定劳动者的员工身份。对于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应当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否存在人身、财产的隶属性,是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约束。如果“投资入股”“合作经营”后,仍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仍将劳动报酬作为稳定收入来源的,员工对用人单位的人身及经济依附性,未发生实质转变,则双方之间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此典型案例说明,用人单位妄图以“投资入股”等掩盖劳动关系,最终可能就是徒劳,将被“剥丝抽茧”现出原形,一旦对劳动者构成侵权,或将付出更大代价为此买单。对此,值得一些用人单位反思。
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规范“投资入股”“合作经营”行为,不能打自己的如意“小算盘”,肆意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劳动者也要敢于对类似规避劳动关系说“不”,如果合法权益受损,一定要注意收集考勤、工资条等有力证据,通过法律途径依法维权,不给用人单位劳动违法之可乘之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中甲辽宁主帅怒扇主裁判,足球的明天在哪里
19岁彝族姑娘金枝,将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游德福:做强“聊·胜一筹!”,赋能乡村振兴
朱波:让网络谣言止于“摇篮”
骆鑫茹:翻过“浪浪山”走好“基层路”
杨勃畅:《长安三万里》蕴含的文化自信引发共
投诉不公布学生成绩,家长教育焦虑还需破解
游德福:小龙虾撬动大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叶金福:别被“考证躺赚”骗局收割“智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