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从避雨收费到拒绝躲雨,根子是啥
作者:殷建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7月29日,在贵州贵阳,网曝甲秀楼景区下大雨,游客欲进场躲雨,随行还有老人孩子,全身淋湿。工作人员见状,以马上下班清场为由,拒绝游客进景区门内躲雨。(7月30日九派新闻)
前不久,泰山景区因为“避雨收费”引起关注,避雨收费很冷漠,凉透了游客的心,然而,这只是凉透,好在交钱就可避雨。现在呢,是彻底拒绝,工作人员要下班,你在外边淋雨与我何干?更显得有些无情。
不管是“避雨收费”,还是“拒绝避雨”,都折射了一些景区工作人员对游客的冷漠与无情,在他们那里,游客不是朋友,不是客人,只是在这里消费的,让自己挣钱的,如果影响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对不起,与我无关。在他们心里只有“游”没有“客”,已经完全“游”进了钱眼。
或许有人说,这是景区人员的素质低劣,这是景区管理者缺乏对其进行正确的旅游价值观教育,这的确有道理。但是,从更深层次上去分析,我们还是要从景区管理者的旅游经济思想那里去寻根。不管是商贩,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他们都是被管理的人,他们的思想、情感、行为都是受到管理者的无形影响的。想想吧,如果景区管理能够永远以景区形象为第一位,永远游客至上,永远把“客”当做灵魂,就会奖励主动让游客避雨的商贩,就会激励工作人员耽误下班时间也要解决游客问题。这样的奖励和激励,自然就会在商贩,在工作人员那里形成游客至上的思想和情感,就不会出现“避雨收费”和“拒绝躲雨”这样的怪相了。
由此,我想到“淄博烧烤”的一个场景,一个游客在那里吃,忙不过来,一个商贩在那里帮忙,你吃着,我帮着。镜头虽小,但是,游客至上的思想表现在行为上。如果没有游客至上的思维,你吃的忙不过来,我才不管呢?我还有其他客人呢?哪里有空管你。挣钱不能光为钱,这是商家的基本底线,这是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思想。挣钱不忘仁和义,管理不忘爱和美,这两点做好了,就不会出现以上怪相了。
“避雨收费”收的是冷漠钱,“拒绝躲雨”拒绝的是游客再来。表面看,是商贩与工作人员素质问题,根子里是景区管理思想畸形问题。期盼我们的相关部门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刨根究底,树立起健康的旅游经济发展观,能够真正把游客至上,形象至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黄跃成:“口德”就是“艺德”玩“台风梗”缺
曹灿辉:对入职“扣证件”乱象果断说“不”
廖卫芳:公园“禁令多”板子该打谁?
丁家发:公园姓“公”怎能成“禁地”
叶金福:野生蘑菇“别乱采更别乱吃”
徐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游德福:让“对外开放强县”战略助力全面振兴
捐赠物资过期被丢弃,保质期是临界岂是借口
周志宏:让低碳消费成为全民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