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
作者:李映宾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是一项综合性任务,其中不仅包括未来之思、现在之行,也包括过去之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为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广阔视角。因此,必须从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加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所在。中华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朝着多元统一、博大精深、生生不息的方向不断发展、从未中断,并在千难万险中形成团结互助、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从此中国人民在深厚家国情怀与深沉历史意识的感召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光辉事业。回望百年,百年党史与千年文明史一脉相承,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角度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总结历史经验,推动历史自觉,把握历史方位,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以奋斗的“中国式”持续装点灿烂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品质所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创新品质”就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体现,而后“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学领域的“四大名著”、建筑领域的“四大名楼”、科技领域的“四大发明”等一批创新之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百年党史亦是一部创新史,中华民族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离不开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并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我们要赓续创新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之源、创新之处、创新之要和创新之义,以创新之举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内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所在。中华文明自秦朝开始便以“大一统”的历史传统出现在世界舞台,从此我们对外是统一的国家,对内是团结的整体,开启了国家统一与文明延续的“二重奏”。从霍去病的“何以为家”到岳飞的“还我河山”,从辛亥革命的“恢复中华”到新中国成立的“祖国万岁”,几千年来多少爱国人士生动写照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爱国主义精神,“统一”二字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核心诉求、根本利益,写入法典、刻入基因、融入血液。在今天,中国人民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更需牢记“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更需要做祖国统一的坚定者、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反对分裂的守卫者,以“铁板一块”的巨大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胸襟所在。中华文明形成于广袤的中华大地,走近中国地理的四大单元,自然多样性构建了不同的人文特征,这就决定了中华文明必然要以“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开篇,并将此作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共同坚守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继承了这种包容的力量,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书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开创了极具包容性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制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具有海纳百川之势、博采众长之美、美美与共之愿,是包容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很强的科学理论。践行好这一理论成果,需要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多元文化中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新场景。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传统所在。铸剑为犁、止戈为武、以和为贵等体现和平理念的成语故事多次出现在中国古书当中,这些词语随着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等外交活动,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了和平的力量。即使在近现代史上,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相继打赢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这是为了和平而战,其目的是“以战止战”。中华文明的和平性,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将继续遵循“和平主义”的文明逻辑,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西方式现代化之外为世界繁荣发展提供一种全新方案。“合则两利,斗则俱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继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让世界各国都能搭载“中国快车”,一同走向繁荣。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为啥上海管不了100分贝的卡拉OK
周志宏:爱心驿站不能一建了之
游德福:建好“零工市场”,激活就业大民生
丁家发:人性化执法是化解矛盾的一剂“良药”
叶金福:“先交付后还贷”的楼市新政值得期待
徐蕾:治“小油条”要对症下药
游德福:两嫌犯拦腰斩断明长城被刑拘的警示
《做自己的光》:热度起伏波动,评论褒贬不一
周志宏:非机动车停放不能没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