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艳:用好大学生资源 为农村干部人才库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卢玉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提出“倡导大学生到乡参与建设,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到村任职等。”受到社会的关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户籍来看,有9亿左右都是农民,农民都过上好日子了,中国也就强大了。农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也离不开许多现代化、科技化的产物。大学生有文化、有朝气、有活力、有创造力,丰富乡村发展人才库,用好大学生资源,将现代化、科技化的产物合理用于农村的发展,必定能助力乡村振兴。
鼓励在读大学生假期参与家乡建设活动,增加乡情,让大学生人才“愿意回”。大学生放假在家,有的宅着玩手机,有的外出打工挣点“小钱”,不如鼓励大学生放假参与农村家乡的具体工作,可以是为村委会做些日常工作,以此更加了解家乡概况。也可以发挥大学生所长,开展健康咨询、日间照料、技术推广、教育辅导等志愿服务,帮助老弱病残,为家乡做些力作能及的事,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对家乡更有感情和责任感,以后便更想回来参与家乡建设。
引导大学生以家乡发展建设为课题开展社会实践,提供平台,让大学生人才回去“有事做”。大学生们学习中会有很多的社会课题,鼓励大学生以家乡为标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立足学业关联课题和家乡建设需求,走百家、进百家、知百家,拜农民为师,和农民交朋友,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大学生们提供一些帮助,可能是提供乡村基本情况、工作经验或课题方向,支持大学生发挥所长,参与村情调查、村庄规划、项目策划、建设施工、艺术设计、文化传承、产品营销等事业发展,在参与中增加归属感、获得感。在家门口就可以完成课题调研,在家乡就能实现自身价值,是多么开心的事呀,以后还愁大学生们不愿意回来吗?
吸引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培养储备干部,让大学生人才“留得住”。大学生们去过大城市,拓宽了眼界,是家乡不可错失的资源,活跃、超前的思维如果用在家乡的发展上,还愁发展没有方向吗?多为大学生提供发展平台、空间,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对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的大学生要予以鼓励。鼓励原籍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兴业,在家乡发展事业。鼓励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成就乡村发展的事业,留在家乡、建设家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叶金福:老人打官司索要“带孙费”是绝情吗
于晓倩:圆圆中秋月,浓浓家国情
郭喜林:不要让上帝来主宰我们
游德福:树质量标杆,促高质量发展新跨越
游德福:坚韧不拔促事成
朱波:把“丰收节”办在农民心坎上
郭喜林:为啥农民丰收节山东主场在聊城?
丁家发:“云上监管”让游客明明白白消费
游德福:崇节俭永不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