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应对“网瘾”老龄化亟待多方施策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提到沉迷网络,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青少年,然而近年来“网瘾群体”出现了“老龄化”趋势,“银发低头族”在增多。避免老年人网络成瘾的意义,丝毫不比保护未成年人小。(12月12日《劳动午报》)
眼下,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进入寻常百姓手中,几乎所有年轻人在使用智能手机。而老年人也不例外,他们也像年轻人那样“玩转”手机,抢红包、刷视频、上淘宝……这既提供了生活便捷,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但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不少老年人在跨越了“数字鸿沟”之后,却又陷入了“数字沉迷”,成了“网瘾老人”。他们整天“抱”着一部手机,机不离手,沉迷在“手机世界”里,不仅导致视力下降、干眼病、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而且由于久坐也诱发或加重了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可以说,老年人深陷“网瘾”,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根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而《银发人群洞察报告》则显示,短视频已成为老年网民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以抖音为代表的主流短视频平台上,老年人每月人均在线时长可达1500分钟。可见,老年人深陷“网瘾”并非少数现象,已成为一种群体现象。
因此,笔者以为,应对“网瘾”老龄化亟待多方施策。
一方面,政府应“担责”。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包括社区、村委会,都应积极承担起自身的主体责任,不妨通过增设文化设施,提供更加丰富、更有意义的生活选择,让老年人的生活不再“单一化”。当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更多满足之后,互联网的诱惑就自然会下降,“网瘾”老龄化现象也就能得以化解。
另一方面,子女应“尽责”。缺少陪伴、孤独、想要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是很多老年人接触智能手机的初衷。而缺乏自律、无人引导,则让老年人深陷“网瘾”不能自拔。因此,作为子女,平时既要给予老人物质生活上的保障,更要给予老人精神生活上关爱,多些“常回家看看”,多些陪伴、交流和沟通,让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更多慰藉,从而帮助老年人走出网络沉迷,不再成为“网瘾老人”。
此外,网监部门还应像设置青少年“防沉迷模式”那样,不妨也给老年人设置“防沉迷模式”,通过“技防”措施帮助老年人避免深陷网络沉迷。
老人戒“网瘾”,功夫在“网外”。笔者相信,只要政府担责,子女尽责,再辅以“技防”措施,多方施策,就一定能帮助老年人走出网络沉迷,戒掉“网瘾”,让老年人既能快乐地享受“网络生活”,又能适度上网,从而不再深陷网络沉迷,成为“网瘾老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曹灿辉:医保基金“堵漏”别只靠博士家属“发
廖卫芳: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急救技能通”
“最理性的救援”被怒赞,见义智为才是对生命
曹灿辉:哪有锻炼“神器”能“包治百病”
维扬书生:用执法记录仪查寝何以引发争议
曹灿辉: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罪恶“黑手”
魏芳:“朋友圈辱骂他人违法”应广而告之
廖卫芳:“大学放水救狗”体现尊重动物生命
陈镜伊:年终总结要“理”好“时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