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伊:乡村振兴的“门”与“道”
作者:陈镜伊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究乡村振兴中的“门”与“道”,亦开通“致富之门”,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亦走通“特色道路”,让村民的“菜园子”丰起来,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开通“致富之门”,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阻则穷,通则富,交通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在许多偏远地区,一座大山、一条大河就足以成为阻断发展机遇的障碍点,村民百姓走不出去、专家学者走不进来,农副产品、山珍特产、粮食作物又怎能长得旺盛?又怎能卖得出去?想致富,先修路,从贵州遵义枫元至苟坝,一条风景大道将沿途旅游资源串线连片;到四川雅安熊猫翠竹长廊,公路接山川、连田园,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再到黑龙江五常,混凝土水泥路铺到村民家门口,特色大米销往全国各地……公路通则百业兴。打通公路“堵点”,要在“建”上下功夫,瞄准农村公路发展的弱项,深入实地进行考察,哪里更方便村民出行,哪里更适合修缮公路,哪里更聚集繁华闹市,不做无用功,不修“白搭”路。打通公路“堵点”,还要在“用”上做文章,加快推进农村公路与沿线产业园区、产业配套、旅游景区的一体化建设,畅通经济循环的“毛细血管”,真正做到农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农村因路而美。
走通“特色道路”,让村民的“菜园子”丰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能兴一方业,“特色道路”要把“特”字贯穿到发展乡村产业的全过程,突出地域优势,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走差异化产业发展道路,遵循“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原则,使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跳板,新疆乌伦古湖面,渔民身穿皮袄、脚踩厚靴,凿洞下网,引得游客连连叫好;湖南平江“原本记忆”酱干得益于百年历史,每天热销上万单;浙江安吉的白茶因独特制茶工艺,在118个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中排名第8,产业发展不是空中楼阁,找准切口,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形成产业兴旺的良好局面。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发展群众受益是关键,当地上什么项目?用什么模式?走什么道路?一起商议,一起干,还得老乡说了算,上级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实现利益共性,发展共赢,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乡村振兴中的“门门道道”还有许多,关键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领带干部要下更大的功夫、想更好的办法、做更多的实事,基于当地特色做出“大文章”,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雪菲:让党员教育的“爬山虎”铺满主题教育
王帅:强化三种意识 不当“精致利己主义”干
陈文秀:别让指尖“花活”成为政绩“秀场”
曹灿辉:为银发游提供更多温馨服务
游德福:乐见更多幸福食堂助力养老变享老
南昌市市长退休后回乡当农民,做出了表率
曹灿辉:绝不能让“大胃王”吃播死灰复燃
于晓倩:基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朱波:抹黑开国少将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