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日间病房”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月26日上午,在全椒县人民医院襄河分院的“日间病房”里,今年78岁的赵奶奶正躺在床上输液,她因为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每天上午,老伴儿送她来输液。输完液,中午就可以回家,家里什么活儿不耽误。不仅离家近,而且花钱少,10天一共才花200多块。赵奶奶对“日间病房”赞不绝口。(2月28日人民网)
所谓“日间病房”,是针对病情稳定、诊断明确患者,采取“白天住院治疗,晚上回家休息”的一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说,此举既方便患者在家门口看病,又减轻了就医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小病大治”和“过度医疗”等现象,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广,有效纾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到家门口的医院看病,病情稍微有点严重,医院都希望能住院治疗,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尽管一部分患者“不差钱”,但却对医疗资源造成了较大浪费。比如,病床被一部分患者长时间占用,导致病床利用率降低,不少患者因为没有病床而无法及时住院治疗,加剧了“看病难”问题。而患者住院需要管护及费用,也增加了患者的就医负担。此外,还存在“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违规违法的现象,让患者雪上加霜。
而事实上,患者之所以选择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大部分是图方便,即便住院治疗,不少患者也会利用治疗的间隙时间,回家烧菜做饭、喂猫喂狗,忙于许多家务事。特别是夜间,一部分患者干脆偷着回家,在第二天早上,再赶来病房接受治疗。面对这种情形,医院基本上“睁一眼闭一只眼”,不仅造成夜间病房利用率极低,而患者住院费用一分钱也不少,相应增加了就医负担。“日间病房”则不同,患者“随治随走”,白天打针吊水,晚上回家休息,不用等床位又省钱,不仅让患者在家门口看病更加方便,也使得“小病大治”“过度医疗”等失去了操作的空间,节省了医保基金,可谓一举多赢。
“日间病房”新型诊疗模式,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能够大幅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力与吸引力,让更多的患者选择在家门口看病。因此,还需在探索中完善“日间病房”模式,一方面,扩大“日间病床”受益对象,针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以及承接大医院转诊回来的患者,包括术后、病情转稳以及康复患者等,要充分发挥“日间病房”的作用,为他们做好医疗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增加实施病种,医保部门合理设定每个病种的最高限额和医保支付比例,让医保患者只需按比例支付限额内的费用,进一步减轻患者的负担。
总之,“日间病房”符合现代医疗改革的新趋势,期待各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和推广,让更多的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而实惠的医疗服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蓬国:拿吃外卖卖惨,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娄义华:“国民”称谓泛滥,该休亦
廖卫芳:给老人鞋制定“国标”值得期待
曹灿辉:“杨老二”醉死?劝酒陋习要改!
李蓬国:游客擅闯私人小院拍照,别为美景丢美
龙晨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根针变一片网格
徐蕾:持之以恒上好党史这门“必修课”
廖卫芳:“绿地违停”必须“零容忍”
陈镜伊:争当“稻穗”式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