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农业测产“吹牛”要不得
作者:曹灿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半月谈》报道,今天这里水稻亩产达到1200公斤,明天那里也许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产数据你追我赶,各种“纪录”不断刷新。试验田里做手脚,“海水稻”里掺淡水,“一测就破纪录”怪象泛起。
事实上,当前,一些地方农业试验田测产违规怪象频出。比如,华北某地一家农业企业试验时,在播种环节故意将水稻间距留得很开,等到收获前几天,事先悄悄把同时播种在别处相同品种的移栽到试验田里,数据自然变得好看。还有一些农业企业把提前准备好的稻谷藏在沟渠、收割机或地布里,趁现场忙碌之际悄悄混到测产稻谷中。更有甚者,有的还把追求“漂亮数据”作为唯一目标,把秸秆叶子都算成“粮食”了,将农业试验田测产变成了“造假工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尤其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吃饭问题永远都是头等大事。显然,农业测产“吹牛”,后果非常严重!会浪费大量的科研经费和人力物力,偏离农业试验田测产的正轨。也违背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欺骗上级,这样的农业科研“政绩”又有多大的现实价值?特别是虚假的数据更会给农业生产埋下巨大的隐患,可能会误导政策制定者、误导市场、误导农民,危害国民粮食安全,值得高度警惕!
不难看出,农业测产“吹牛”现象的发生,主要还是由于一些企业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为骗取科研项目资助补贴而不惜弄虚作假。同时,一些人存在错误的政绩观,骗取农户信任,片面追求“数字政绩”。另外,一些科研工作者科研态度不够严谨,拿钱办事,越过求真务实“底线”。此外,一些地方部门没有履行好必要的监管责任,对企业弄虚作假玩测产“吹牛”把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毫无疑问,农业测产“吹牛”是典型的“浮夸风”和造假行为,对此,必须拉响加强监管的警报,加大打击力度,让农业研发回归到科学的道路上来。相关部门对测产违规现象要追究到底,问责到人,斩断测产背后的灰色利益链条,让测产造假成为不可触摸的“禁区”。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管理环节,加大对测产的监管力度,建立测产相应技术规范,不妨实现各种试验数据、条件和结果的全环节记录,用数据说话,以留痕溯源,避免人为操纵。另外,还要制定规则约束农业企业、农业专家,杜绝“跑项目”“攒人气”作秀行为,防止“数字出官”,摒弃一切形式主义、浮躁之风。
有道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水稻品种好不好,最终看的还是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农民的青睐。与其大张旗鼓、花样百出搞农业测产,不如让地方政府牵好头、种子企业脚踏实地做示范,用市场检验,让农民说话。只有那些得到市场认可、农民会种的水稻品种,才是真正的好品种。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刘一洁:传承雷锋精神,践行基层使命
李灿:《热辣滚烫》何以成为春节档冠军
武艳君:汲最美之“力” 永葆最美之“姿”
王毓:燃起“奋斗激情”齐心协力迈向“新征程
廖卫芳:别让烘焙门店成为食品浪费重灾区
陈建明:在基层的春天里扎根发芽
李蓬国:拿吃外卖卖惨,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娄义华:“国民”称谓泛滥,该休亦
廖卫芳:给老人鞋制定“国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