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库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硕鼠”从何而来

作者:李蓬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河北秦皇岛警方接到报案,一家粮库在2020年至2022年间,有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警方调查发现,粮商与粮库的驻库员勾结,在粮车入库时做手脚,一车多记、虚假入库;到了后期,“什么时候缺钱就拉出去卖一点”,将粮食擅自出库,套取大量资金。经查,粮商通过变卖粮食获利2500余万元,驻库员从中获得5万元好处费,还有3人每月得到几千到1万元不等的“工资”。 目前,几名涉案人员均涉嫌合同诈骗罪与盗窃罪,被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4月22日《新京报》)
粮库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守粮人”岂能变“偷粮鼠”?“粮鼠”不可能“从天而降”或“从石头蹦出来”。那么,胆大妄为的“粮鼠”究竟从何而来,就很值得深究。
报道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座粮仓,储存着约1万吨粮食。可是在2023年6月,秦皇岛警方接到了这样一起报案,这家粮库近万吨粮食凭空消失了。在2022年一次例行检查中,涉事粮企发现存放于粮库内的玉米亏库近1万吨。专案组经初步调查发现,报案粮企与一位郭姓商人进行贸易合作,2020年开始陆续从郭某名下公司买进粮食存放于这家粮库。直到报案,双方已经合作了两年,现如今发现粮食亏库,报案粮企怀疑与郭某有关。
上述报道有多处令人费解的地方。既然涉事粮企早在2022就已经发现严重亏库,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报警,反而要到半年甚至更久之后的2023年6月才报警?
如果是粮企在2022年例行检查中发现的,为什么在2020年、2021年的例行检查中都没有发现?由此可见,此前的例行检查恐怕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根本没有认真检查。
否则,在粮库亏库1000斤、5000斤的时候,就应该发现了,何必等到整个粮仓的粮食不翼而飞了才发现?如果不是粮企疏于管理和监管,“粮鼠”又怎么可能逐渐变成“硕鼠”,长年“搬运”粮食,直至“吃掉”整个粮仓?
当然,不排除另一种可能,就是“硕鼠”的所作所为虽然早被发现,但没有被制止,反而得到了授意。办案民警表示,据涉事驻库员称,这些亏库的情况,他的上级领导是知情的,并且有个别领导是对他进行授意之后,他才允许粮商把粮食拉走的。不过,根据警方的调查,企业内部并没有人授意勾某这样去做。
粮库近万斤玉米不翼而飞,纯属驻库员与粮商所为,粮企所有领导全然不知情,这种可能性显然不大。2023年,中纪委通报粮仓“硕鼠”十大案,其中七个案件均为“一把手”受贿案。
倘若一个小小驻库员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勾结粮商亏库近万斤玉米,就算有关领导没有“授意”,但能够“大意”到长年无所察觉,也属于严重渎职,变相为“粮鼠”的“茁壮成长”和胆大妄为提供了条件。
粮库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揪出并惩处驻库员这个“粮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顺藤摸瓜,追究相关管理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并堵塞制度漏洞,避免“粮鼠”层出不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朱波:向涉企乱收费行为说“不”!
曹灿辉:麻辣烫店开18天关门?别跟风
霍力伟:念好“三字经”,争做优秀党员干部
殷建光:治疗蛮横解雇职工病,法治就该挥利剑
廖卫芳:公交司机的“健康威胁”谁来排除
张子道:党员干部要有“香椿精神”
骆鑫茹:保障租房安全,对串串房决不姑息
曹灿辉:别让“饭卡手机”成为“坑娃利器”
陈建明:善做“云盘式”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