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杰平:别让“新一线”榜单制造噱头和焦虑
作者:植杰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新一线城市”榜单的话题持续引起热议。虽然每年的“新一线城市”榜单都会引发质疑,但无论上榜与否,不少城市都很重视。上榜城市多以上榜为荣,时常在各种场合引用榜单排名为自己打call,而“落榜者”则往往感到失落和受挫,下决心要“冲上榜单”或“重回榜单”。
特别是那些首次上榜或者多年后重回榜单,以及从“新一线城市”榜单跌落到“二线城市”榜单的城市,反应更加强烈。这也是历届“新一线”榜单中最吸人眼球、引发争议的焦点话题。
就拿今年的榜单来说吧。在榜单揭晓的当天,第一财经日报推出了一条相关话题的微博:“5月30日,2024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正式发布。2024年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苏州、武汉、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无锡、宁波、青岛和合肥。与上一年相比,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分界线上的竞争依然胶着。无锡时隔5年重回新一线城市之列,并以总分不到0.5分的微弱优势连续超越了宁波、青岛和合肥,名列新一线城市第12位;而昆明的表现再次震荡,跌回二线城市。”
从上述内容看,不仅是时隔5年重回榜单的无锡,还是跌出榜单的昆明,还是各上榜城市的排名位次变化,都成了引爆话题的“噱头”。随后,各大媒体、自媒体纷纷进行报道、评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并长时间“霸屏”。特别是,一些自媒体抓住“落榜”城市的痛处,大炒“昆明出局”“佛山跌出一线榜单”等话题,让相关城市的人们感到脸上无光甚至憋屈。
一份代表长年占据榜首的城市立场的报纸,每年都对全国所有城市进行评分排名,虽然师出无名,却拥有“迷之自信”,通过凭空创造“噱头”来获取话语权、影响力,真是咄咄怪事。
哪个城市是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不是谁都能代表全国作出评判的。“新一线”城市榜单的发起和主办单位不仅擅自当起了“裁判员”,按照自创的标准将各个城市分为三六九等,而且还自创“新一线城市”的伪概念,通过每年排行榜的变化来“吸睛”“引流”,并在城市之间制造焦虑、割裂,从而有力“拿捏”各个城市的管理者及其市民的情绪,让人们裹挟其中,欲罢不能。
不少媒体人纷纷指出,该排行榜的评价标准不合理,数据来源不权威,经不起推敲,谈不上客观,无所谓全面,一言以蔽之,“认真你就输了”。
经济学家马光远就曾多次撰文质疑该排行榜。2018年4月30日,其撰文《马光远:新一线城市的排名靠谱吗?》,批评该该排行榜不靠谱。2024年5月30日,其发文指出,“新一线城市榜单,就是个商业噱头而已。入围或者不入围意义没有那么大。”“作为一个榜单,其入围的标准肯定有主观性,按照不同的标准,这个城市能入围,按照另外的标准可能入围不了。还有,把成都放在第一,杭州同意不?东莞入围,佛山不入围,有道理不?”
可是,奇怪的是,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这个“民间榜单”却能持续发挥巨大影响力,不仅成功地激起了人们的虚荣心、攀比心,左右了人们的情绪,而且还能影响人们对相关城市的看法,进而影响了城市的营商环境、投资吸引力。
也就是说,人们都“认真”而且“输了”。唯独炮制这个排行榜的始作俑者,不仅“赢了”而且“赢麻了”。
说到底,“新一线城市榜单”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噱头”,谁认真就输了。倘若人们都不“认真”,不把它当一回事,不被它左右,那么,“输”的又会是谁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霍力伟:用“生态之笔”绘好中国绿色画卷
殷建光:落井下石处罚背后是冷若冰霜管理
阳谷县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 护稳定保平安
丁琪:从訾敬刚警路看初心不改
廖卫芳:“快递送上门”服务不能“一刀切”
艾才国:拒绝“升学宴”,远离“升学厌”
张子道:高唐交警暖心行动,照亮伤者生命之路
袁文良:让“高温停工令”成为最大“荫凉”
维扬书生:粉丝怒怼徐州气象何以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