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晓:给违规借调、过度借调画上“休止符”
作者:张艳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借调”由来已久,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不足,但在施行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澎湃新闻采访了解,不少短期借调变成“长期占用”,被上级单位抽调人员的乡镇机关,运转压力也较大,而一些被借调的干部事实上处于借用单位和派出单位的“双重挤压”中。(6月26日澎湃新闻)
各级机关会从下级单位借调人员来“搭把手、充实力”,而基层公务员也想去上级单位“涨经验、提能力”,双方合力攻坚,确保圆满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原本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但若“滥用借调”“随意借调”甚至“长期霸占”“据为己用”便会催生许多问题与危害,不仅让借调干部处于“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还会让“借调”成为占用基层资源的“得利帮凶”。
“借调就霸占”这样的借调对个人而言没什么好处,首先你与原单位脱离工作关系,但你的人事关系还在原单位,你工作做的再好,成绩再大和原单位都没什么关系,评优评先或职称评定、职级晋升都不会有你的份,履历中的基层经历更是“有名无实”。在借调单位找不到归属感,又在原单位找不到存在感,很容易让被借调干部“寒了心”,久而久之难免出现变得懒惰沉沦,消磨工作热情,这显然也是与党中央关心关爱年轻干部的精神背道而驰。
众所周知,基层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的工作繁杂琐碎。要想把党的声音、党的思想真真切切落实到基层,就需要基层的党员干部当好服务好群众的“绣花针”,基层工作更需要下足“绣花功夫”。一但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就容易造成基层干部队伍梯次培养出现“空心化”现象,让一些乡镇等基层单位不堪重负、苦不堪言,成为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一大源头,因此违规借调在基层干群中是备受诟病。
为基层减负亦是赋能!莫打“借调”名义占用基层资源,要走出窘境,让基层干部回归基层、服务群众,这才是为基层干部“减负”。同时,相关部门要将“借调”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做到“按需借调、按时归还”。只有给违规借调、过度借调画上“休止符”,才能真正走出“清理—反弹—再清理”的怪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陶淑杰:借“三镜”之力正党纪之风
刘苏怡:跨域交流促提升 绘高速公路安全新蓝
陈镜伊:践行“枫桥经验” 强基社会治理
植杰平:别让“新一线”榜单制造噱头和焦虑
霍力伟:用“生态之笔”绘好中国绿色画卷
殷建光:落井下石处罚背后是冷若冰霜管理
阳谷县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 护稳定保平安
丁琪:从訾敬刚警路看初心不改
廖卫芳:“快递送上门”服务不能“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