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让“闹机者”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4月1日夜间,有网友发帖称,深圳航空ZH9539航班起飞前,有乘客之间发生冲突,一名空姐劝阻时被乘客咬到后送医。据爆料网友叙述,两名乘客因为琐事发生争吵,继而开始扭打。空姐尽职尽责过来劝架,却在拉扯纷争中被咬伤。(4月3日《楚天都市报》)
近年来,在飞机、高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类似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已发生多起,比如在飞机上堵机舱门、在飞机上打架、在高铁上扒车门、在高铁上吸烟、在公交车上抢夺方向盘……这一起起发生在飞机、高铁、公交车上的蛮横行为,无疑是对公共交通安全的一种漠视,更是对规则意识的一种挑衅。
众所周知,飞机、高铁、公交车等属于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要求都很高,尤其是飞机,从安检到起飞,从飞行到降落,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安全要求。比如飞机起飞时间,其精准度很高,一旦起飞时间延误,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不仅会耽误乘客的抵达时间,而且也会影响整个航空公司飞机的调度,并产生高昂的成本。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可见,这两名乘客在飞机上打架行为已然扰乱公共秩序,情节较重,属于违法行为,必须让“闹机者”为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付出沉重的“法律代价”。
一方面,航空管理部门可通过“黑名单”惩罚机制予以严惩,不妨对其“终身设限”,明确终身不得乘坐飞机,让其“一时冲动,终身受限”。另一方面,相关执法部门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严惩重处,不妨通过高额罚单、追究刑责等处罚方式,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刑法代价”,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当然,除了让“闹机者”付出法律代价之外,也需大力普及公共交通安全知识。像堵机舱门、扒高铁门、车厢吸烟等行为,可能是由于少数乘客对公共交通安全知识知之甚少,以为堵机舱门、扒高铁门、车厢吸烟等行为不会影响飞机、高铁的正常运行。因此,相关部门亟须通过相关途径和渠道,加强对乘客公共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以提升乘客的规则意识。只有“处罚+普及”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类似“闹机”行为的再次发生,同时也能确保公共交通的出行安全和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翟云雪:增强阅读饥饿感,护好精神三餐饭
袁文良:对“农资忽悠团”要坚持露头就打
刘苏怡:青烟不扰青山色 心香一缕寄春风
陶淑杰:践行八项规定,筑牢党员作风基石
王佳祺:以身作则,践行中央八项规定
王帅:深耕希望田野 绘就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李永波:青年干部要扎根基层沃土不负青春韶华
王会亮:鼓励群众说真话讲实情
于晓倩:以奋斗之姿,担青年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