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蓓:阳光下晒收入助推财产公开
作者:刘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提起官员,现在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不查都是孔繁森,一查都是王宝森——这话有很大的情绪成分,但也反映了民众对官员深刻的不信任。尤其是一些贪官落马之后,被查出来的赃款都是数以亿计,烧坏了多少台点钞机,这些略显夸张的描述,加剧着公众对官员财产的想象空间。财产公示,一方面可以很好的改善官员再人民心中的形象,同时财产公示也代表了主流民意的迫切期待,也是体制改革发展到当下无法绕过的障碍和必须啃的硬骨头。
财产不公开是贪官的制度红利,绝大多数官员没必要和贪官绑在一起,贪官财产不干净,所有官员形象都跟着受损。不是公众不信,而是贪官引发的官员财产想象太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了,个体的晒收入行为太无力了,改变不了大局。很多青年公务员其实都是财产公示的最大支持者,他们不想背负着腐败的骂名。
其实关于财产公示的改革已在渐进推进,比如很多地方已要求新提拔的干部、后备干部要公示财产,通过减小阻力的双轨制让制度先运转起来——渐进改革虽很务实,但这种妥协之举远远落在公众的期待后面。一些官员以恐惧、戒备和对抗的心态看待财产公示制,但这个比例毕竟是极少数的。
除了那些需要靠“不公开”来掩盖不明来源巨额财产的腐败官员外,多数官员都是支持财产公示的。因为财产公示既是改革大势所趋,更符合多数官员的利益。“财产不公示”已经成为推进改革的一个制度瓶颈,也给改善官员形象、弥合官民冲突、提升政府公信力制造着无数障碍。
要逐步实行财产公开制度,需要在制度上建立一套完备的、便于群众监督的办法,这样才是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最有效的途径。政府公信力需要阳光的照射,可官员收入不阳光,如何让人相信政府的阳光?都说要啃硬骨头,财产公示就是一块硬骨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改革的一大目标,财产公示就是最好的笼子之一,财产透明了,官员可监督了,权力就在制度的笼子中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曲征:打女员工屁股与“业绩”无关?
郭喜林:为啥马云创立阿里巴巴是最大错误?
曾德凤:古人穿越至今有风险
李忠卿:谁来破解高考天价咨询费这道难题?
陈语之:父爱如山,深情需要“表白”
宋晓娜:柔情与担当,一个“背影”便能说得清
3种化学原料的“海蜇丝”,是在拷问谁?
李忠卿:开“蜘蛛网”车上路,这是作死的节奏
杨应和:父亲节的别样思考,如何做一个好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