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岩:当梆子遇上现代艺术
作者:朱岩岩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每天下午单位对面的广场都会有几个老人拿着音响一起听戏,正是写稿疲乏之时,耳边响起这咿咿呀呀的曲调,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虽不能听清每一个词句,却是另一种灵魂的洗涤。在这音乐声中,我不禁思索,难道戏曲真的和现代艺术格格不入吗?
以硬木梆击节而歌的梆子就像美国黑人的摇滚,并未因时代变迁过时,而是愈发受到大家的喜爱。不要说戏曲是老人喜欢的玩意儿,没有年轻人喜欢。老人在一茬茬老去,但是喜欢戏曲的老人还是那么多。戏曲不是不讨年轻人喜欢,而是接触的文艺形式太多,生活节奏太快,没有那么多时间接触戏曲。细想来,黑撒乐队的摇滚音乐的风靡不就是因为融入秦腔的元素吗?梆子声腔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悲壮粗犷,它正以摇滚的形式,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大放异彩。
梆子的时代并未走远,本次石家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引起了另一种“追剧”的潮流。我们欣喜地看到,不论传统剧目还是现代新编剧目,都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从邢台、从邯郸、从保定、从张家口,甚至从山西、从天津、从哈尔滨……不远千里,不辞颠簸辛苦,从各地赶来的观众;不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甚至是90后00后还有更小的孩子们,他们热情洋溢,聚精会神。散场了,都意犹未尽,不肯离去。
梆子展演“一票难求”的背后,离不开新老演员的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更离不开节目的创新,与时俱进。传统与现代艺术并非格格不入,正是由于加入了小号、小提琴等西方乐器,才让每一段戏曲的音律更加完美动听;正是因为新老艺术家的同台合作,现代摇滚艺术的融合,才使得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加入现代舞台艺术的灯光等舞美效果,才能为观众展现如此震撼的演出场面。
本次的梆子汇演,处处透着一股“新”气,演员组成新、表演形式新、演出方式新,正是由于这样的创新,才使得梆子在传承的道路上,历久弥新,永葆活力。在这梆子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中,我们看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嗅到了这梆子传承中抹不去的“乡愁”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借美丽乡村造势让河北文明更有度
曲征:情侣吻别就“不知羞耻”?
关育兵:小区停车难呼唤秩序共识
郭喜林:爸爸砸坏女儿6部手机是错误的
曾德凤:巧妙应对家庭钞票危机
曹灿辉:家长要理性对待低龄留学
侯文学:不能让农贸市场“百病缠身”
郭喜林:该不该给医院CT机做“CI”谁说了算?
郭喜林:有感于拾荒老人认贼娃做干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