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改作风需扎紧制度的笼子
作者:李迪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改变作风,革新除弊,贵在持之以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意味着从严治党将成为新常态,作风建设必须落地生根。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只有持之以恒落实下去,作风建设的“新长征”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八项规定最终一定会更深刻地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聚焦作风建设的“第一把火”。这把火持续涤荡中国官场,政治生态悄然改变,党风政风明显改善、民风社风为之一新。出台两年间,无论是身处官场的“为官者”,还是身为百姓的“围观者”,无不切身感受到八项规定带来的各种“微变”。
“八项规定”刚刚进入公众视野时,曾有不少人以为它只是“一阵风”,但过去两年的实践表明,“八项规定”不仅给广大领导干部戴上了“紧箍咒”,还正在内化为推进作风建设的优良制度。以“八项规定”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正在成为领导干部的“新常态”。通过全面清理超标超配公车、超标办公用房,以及整治“舌尖上的腐败”、“会所中的歪风”,不少饱受诟病的问题得到整治,领导干部的日常生活也逐渐回归正常。
改变作风,革新除弊,贵在持之以恒。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意味着从严治党将成为新常态,作风建设必须落地生根。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党的作风建设,只能不断加码,不能落入“抓一抓、放一放,再乱,再抓”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意识到作风问题的复杂性和顽固性,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新的吏治举措,并将一些效果显著的做法逐渐固化为制度。
今天,对八项规定的坚守,正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作风建设的新“长征”,仍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性坚持下去,持续推进党风政风建设,力避一些不良作风死灰复燃,需要的过程可能更长。在“红线”越来越清晰、“禁区”越来越密集的今天,人们期待能继续把工作做细,及时查漏补缺,狠刹各领域不正之风,使约束权力冲动的“制度之笼”越扎越紧。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宋利:贪官这别致的藏钱法,可笑又可悲
苗凤军:卖药搞促销岂是以民利为重
曲征:小学生“叫板”人教社有哪些看点
白墨:环卫工休息室成摆设折射“病态”的管理
苗凤军:教室里打伞上课这责任岂能推向社会
关育兵:实力和机遇孕育了“网红”
侯文学:“报销腐败”须严加整治
杨宝:《孽债》桥段再现 何时唤起迟到的责任?
郭喜林:“土得掉渣”与“世界十佳”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