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监督应同步紧跟“禁酒令”
作者:张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4年间,全国多地陆续出台规定: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这比此前各地曾规定的“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更为严格。近期,各地更是加大对公职人员各类违规饮酒现象的监督查处力度。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仍然通过种种方式搞变通违规喝酒。(11月30日新华网)
“禁酒令”升级之下,竟然还有基层干部搞变通违规喝酒,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唏嘘,违规者的胆量惊人,但也不让人感到意外。这些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变通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新华网曾报道,一些隐形变异的腐败依然存在,吃喝躲入别墅或农家乐、享乐走向“定制化”、送礼取道“线上”等问题不断出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并非因为“禁酒令”不够严。事实上,从“午间不准”到“一律不准”,“禁酒令”的严厉已经实现了巨大的升级,也充分彰显了各地转变工作作风的决心。问题就在于,“禁酒令”虽然升级了,监督却没有做到应有的同步,我们对权力的监督依然存在不少“盲区”,给了那些善于钻营者投机的空子。
虽然各地在强化制度刚性约束外,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也通过暗访、督察等方式,推进公务接待“禁酒令”落实。但对善于钻营的违规者来说,这些措施显然还不够。因为,违规者仍然可以利用制度执行上的漏洞和缺陷,比如将吃喝安排在隐蔽场所,加大查处的难度;再如利用报销漏洞,让公款吃喝得以偷梁换柱顺利报销。
“禁酒令”高压下仍然找变通,权力监督不能安于现状,也不能满足于一纸禁令的下发,而应该想办法堵住“变通”的出口。因此,亟需要监督实现真正的同步,唯此,才能实现作风转变的“增效”。而这,一方面,需要监督部门重新审视现有对权力监督的制度规章,是否存在明显的疏漏,是否留下了给钻营者投机的“口子”。
对于存在的制度漏洞,及时封堵,避免给违规者可以操作的空间。另一方面,监督手段亟需升级,除了暗访、督察等方式,更需强化与群众的互动,调动全民监督的积极性,采取全时空、全天候的监督,从而让违规吃喝的行为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必须强化对违反“禁酒令”行为的惩戒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个都不放过。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曲征:小学生“叫板”人教社有哪些看点
白墨:环卫工休息室成摆设折射“病态”的管理
苗凤军:教室里打伞上课这责任岂能推向社会
关育兵:实力和机遇孕育了“网红”
侯文学:“报销腐败”须严加整治
杨宝:《孽债》桥段再现 何时唤起迟到的责任?
郭喜林:“土得掉渣”与“世界十佳”值得深思
白墨:“鸭肉变牛肉”是自砸招牌的失信经营
郑文芝:依法执法岂能成为“依法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