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预售 不能把消费者当“韭菜”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赵女士在某平台一女装品牌店购买的外套,当时,店铺与赵女士约定付款后15天之内发货,但此后商家却一拖再拖,发货遥遥无期,赵女士只得前后多次与商家交涉。“后来联系平台官方客服。客服告诉我,他们联系商家,得知商家当时根本就没有货,所以发不出来。”赵女士无法理解,既然没有货,为什么每天还都在做预售宣传。她说,自己之前买的预售商品几乎都是5天、7天左右发货,这次不仅不发货,售后体验还很差。最终,在等待近20天、平台又介入处理之下,赵女士得以获得退款并收获10元优惠券。(北京日报客户端8月12日)
类似购买预售商品的糟心经历,并非个案。有的消费者,还被商家单方面随意更改了发货日期。商家拿产品太火爆等原因来打发消费者,有几个消费者能接受这种“说辞”?
人们注意到,在多个平台上,都有网友吐槽和投诉预售商品延迟发货、不发货、更改发货日期等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仅以“预售不发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就能查到5900余起投诉。其中,投诉对象多为电商平台、拼单软件、短视频直播间及其入驻的商家。
据了解,预售最初出现在小众服饰以及原创类、定制类品牌,背后原因大多是这些行业品牌的产能、成本、销量等因素限制,商家较难提前大量囤货。然而,随着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的发展,预售逐渐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而这背后,风险更多转嫁给了消费者。最开始的预售,一般7天、10天发货,15天就算比较长的了,现在动辄一两个月。最长的甚至都超过了45天。难怪有网友感叹,“夏天都来了,买的冬装还没到。”
在多个电商平台,预售产品不仅存在发货周期偏长的问题,在警示性标识上,不同平台商家对预售商品的标识也五花八门。有的商家在商品主页面标题中有“预售”二字,有的则并未有“预售”提示;有的以“X月X日前发完”替代,有的只是以小字隐藏在商品说明中。更有商家,玩起“X月X日前缺货”的文字游戏。
原因何在?据某网红服装品牌负责人介绍,预售首先要收取客户的钱,而且大多收取的都是全款。商家在拿到客户所付的款项后,再去对着人数差额联系生产,产销上的风险就相对小了很多。除此之外,预售约定的时间,对于商家和工厂来说也是难得的缓冲期——尤其在近两年的疫情背景下。对商家和工厂的备货生产、物流周期等等都是有好处的,唯独对客户没啥好处。
在降低成本、转嫁风险的同时,预售商品更存在偷工减料、货不对板的一面。有的商家在预售阶段,给网友看的样品是这一款,实际上预售出来的货,又是另外一种材质的货品。有网友说:“我永远买不了你手里那一件”,就是因为预售的实际出货偷工减料了。
调查还发现,“万物皆可预售”的背后,预售甚至被一些人当成了“挡箭牌”,大搞引流营销。原本应该是让利的预售,最终成为了骗人的把戏。有专家直言,现在直播间确实有不少假预售。目的就是以预售的方式来引流。这些预售大多以极低价格的“秒杀”、“抽奖”、“福利”等名头出现。然而,最终却根本不发货,大不了退款,或者最多赔几块钱。这明摆着“把预售当成引流的手段和产品,是把消费者当韭菜来割的。”
预售,不能把消费者当“韭菜”。相关专家强调,预售这一种模式,严格来说是不应该出现的。何况,一些预售行为的本身就是欺诈。《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中规定,不允许在没有货的时候就来搞预售,更不能搞虚假预售。尽管一些商家和平台退款以优惠券的方式赔偿消费者,但也是不行的。《民法典》和《电子商务法》说得很清楚,符合要约条件的,就要达成要约合同,必须履行发货所购买实物的责任义务,而不能退钱赔优惠券来了事。否则的话,就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欺诈,更要受到严格查处。”据此,各电商、短视频平台都有对预售把关审核的责任。对于不良商家,要列入“黑名单”,市场监管部门也要介入处罚。而短视频平台,尤其要对商家在直播营销的前后认真审核把关。对于假预售,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
有鉴于此,消费者更须提高警惕,理性预购,以免被不良商家当“韭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让病人长期留下来”,说好的“救死扶伤”呢
文学经典与网络空间产生“化学反应”要谨慎
郭喜林:为啥知名品牌店多收钱不赔偿?
叶金福:“校车超载营运被判拘役”具有警示意
请用“数字店小二”告别证明“我儿是我儿”
袁文良:全民健身莫忽视农民群体
丁家发:民告官“一把手”出庭体现官民平等
袁文良:对盲盒不能少了监管
周志宏:就医陪诊服务亟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