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娅:让减负更有“新”意
作者:刘丽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精简会议活动,减少表格填报、改善文风会风......近年来,“减负”工作在基层全面铺开,目的是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避免应景性工作,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减负不盲目,方向不动摇。减负不是盲目的“大撒鹰”,不是对本职工作的“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就需要基层和干部双向发力,共同推进“减负”工作落地落实。一方面在“减负”政策的大框架下,各地区应优化顶层设计,细化符合属于自身实际的目标,使工作任务更见“精髓”,避免干部盲发力;一方面,在减负环境的“浸润下”,基层干部要更加注重工匠精神,将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以此换取群众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卸力不卸劲,职责不放松。对基层干部而言,减负则意味着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可以心无旁骛地开展工作,而在层层解码、层层松绑的过程中,要做到卸力不卸劲儿,特别是为民服务的质量不能降低。要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被动局面。在减负、减压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倾听群众意见,及时纠偏,也要防止让基层减负成为“庸懒散浮拖”的“挡箭牌”。要把百姓放在心上,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自己摆进去,以实际行动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减负不减质,增效是关键。广大基层干部在轻装前行的同时,迈出步伐也应更加矫健,在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同时,也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谋发展,埋头苦干。诚然,要做好这道“减法题”不容易,面对这一长期性的工作,还需要各级各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减负“的同时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提升能力、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此的“减负”才更有成效,更有“新”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兜底“办不成事”让群众办成事应成常态
丁家发:必胜客何以屡犯同样的“错误”?
丁家发:超龄劳动者不该是“打黑工”
韩雪:以“满分答卷”献礼党的二十大
周志宏:“双11”商家大促 遇保价切莫冲动
殷建光:“天宫课堂”第三课做精致启心智扬斗
孩子盗取4万元盲盒,不能一赔了之
“城中村”管理 不妨学学“‘旅馆式’工作法
必须打掉16.3万人“吃空饷”的权力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