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镝:莫让“乱决策”给基层添堵
作者:王鸣镝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上面要求全域绿化,下边执行毁田造林;上级图上圈圈点点,基层承担强拆风险……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上级部门决策时追求大干快上,落实中配以高压督察考核,导致基层“先被压着埋头快干,后被曝光问责整改”,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伤害了群众感情,还折腾了基层干部。(5月23日 半月谈)
从违规也先干,表明“态度”;到问责再整改,折腾“卸责”。如此劳命伤财的“短命决策”,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精力和财力,更污染了干事环境,带偏了实干节奏。更有甚者,为了迎合“乱决策”,热衷于“口号式”承诺,“包装式”落实,将“违规先干”当成表决心、挣表现的“展示台”,以此获得领导青睐,博取提拔机会,其危害确实不容小觑。
说到底“决策乱画饼,落实翻烧饼”等决策乱象背后,既有个别干部对上负责、对下敷衍的扭曲政绩观在作祟,也有上级“拍脑袋决策”、“一言堂拍板”埋下的祸根。个别地方出台决策既不深入基层调研、也不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拍拍脑门、动动嘴皮的‘政令’,看似有魄力、力度大,实则简单粗暴、水平低下,是官僚主义的“遗祸”,更是作风病“现了形”。而究其根本,是“短命决策”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少,“决策错误”成本过低,导致“乱决策者”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根治““乱决策”,重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发挥头雁效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要脚踏实地,搞好调查研究;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扬民主,又要注重统筹兼顾、做到依法决策,以严实作风深入基层调查实情、跟进推动了解实效,让决策更加科学精准,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群众是科学决策的根基,民主公开的决策才是提高政策质量的“良药”。就需要决策部门既要抓住民意这个“关键支点”,重视多方利益诉求,完善政策主体利益整合机制;又要建立“回应型”的意见建议反馈机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回应。既要加强政策的可行性论证,建立透明的政策咨询、论证机制;又要做到有法理依据,保证政策的合法性。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建立完善的政策问责追究机制,从严追究制定“短命政策”部门和个人的相关责任,给乱决策的“脑袋”戴上终身追责“紧箍咒” ,才是根治“短命政策”的“济世良方”。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见义勇为爱心接力,善行河北又添新花
在职中学教师成功登顶珠峰何以引发争议?
沈宏胜:“鲁茶”亮相,精彩耀眼,好品山东茶
袁文良:因“拥有最终解释权”被罚是堂普法课
曹灿辉:靠企吃企私设“小金库”必须“零容忍
“突然开车门吓倒骑车人司机担全责”不冤
“保命药”包装大变小,价格何以暴涨10倍多
叶金福:别让“小作坊”沦为“黑作坊”
“1263只画眉换来五年半刑期”违法买卖做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