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银发族”再就业将成社会新常态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8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业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5月29日《经济日报》)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前程无忧发布《2022老龄群体退休再就业调研报告》显示,68%的老龄群体在退休后有强烈的就业意愿。其中,46.7%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为寻求个人和社会价值。19%求职者希望发挥一技之长,继续追求职业发展。可以预见,“银发族”再就业将成为社会新常态。
目前,我国执行的退休政策,主要还是男干部及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的退休年龄。现实中,不少老年人虽然退休在家,但其身体非常硬朗,且有着强烈的再就业意愿。随着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我国老年人所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而劳动力人口则随之减少。“银发族”加入到就业的队伍中,不仅能够弥补一部分劳动力短缺的客观问题,也能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银发族”中,不少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专业技能,其中的学者、医生、教师等高级知识分子,更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老年人再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用人单位无需再为他们购买养老、医疗等保险,他们中多数有稳定的退休金,没有多大的家庭经济负担,他们更在意体现个人价值,而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要求,未必摆在第一位。
一些有技能经验的老年人,如果能在乡村、城镇等基层实现再就业,既可以纾解基层人才短缺现状,也能给基层带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观念等,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因此,面对“银发族”再就业的现实需求,社会多方应关注和重视,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或渠道,让能够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这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银发族”再就业后,一般不需要购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但必须做好其劳动等权益保障工作。比如,发生工伤事故如何保障权益,遭遇劳动侵权如何维权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期待社会多方在为“银发族”提供再就业信息和服务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更为宽松的就业和工作环境,并尽快完善和制定相关保障性制度,保障好老年人再就业的各项劳动权益。这样,老年人再就业后,各项权益也有了保障,才能真正让他们在发挥余热中,实现自我“剩余”价值。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永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原动力
周志宏:把“六一节”还给孩子
沈宏胜:“老头乐”,该不该“下线”
曹灿辉:别让拦婚车“风俗”变“恶俗”
游德福:让民营经济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王鸣镝:教育岂能靠“打分”
周志宏:“六一”消费提示重要 监管更重要
是否需要预订“高考房”,还是先问问孩子吧!
游德福:司机拒给120让路被罚款记分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