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凡:治校园欺凌”请别用错了药
作者:尚凡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因女生郎某某遭多名学生掌掴,该县教育局对事发校的校长、副校长分别作出停职、免职处理。(6月13日 中国妇女报)
校园欺凌,既是当前教育之顽症,更是社会敏感之话题;此新闻一经媒体曝光,便引发媒体关注,虽众网友达到了难得之共识,异口同声,皆认为追究相关校长的责任,让其停职、免职,乃理所当然之事。
然在众口一词的背后,也不乏另类的声音,认为“处理校长”,不过是为了平息事态,既有背于社会公平的原则,令“校长”蒙冤受屈,并非是整治校园欺凌的治标之策,涉嫌“病急乱投医”,显然是治校园顽症用错了药。
在其位,就当谋其政、担其责。校园欺凌,不仅让被欺凌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影响其健康成长,而且还扰乱着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到了校园之形象,令当地教育蒙羞、受辱,透出了学校教育之短板;表面视之,校长等理应为之承担责任。
校园欺凌并非新生事物,可谓由来已久;面对校园欺凌折射出的危害,有关部门与社会皆给予了高度重视,教育主管部门更是及时对事发校的校长、副校长等相关责任,实行了追责、问责,将其停职或免职。
一校之长,虽算不得多大的官,但大多校长也是靠长年的努力与长时间的付出,才登上校长之位的;可以说是“来之不易”,按理说,面对一个又一个“中枪倒下”的校长,理应充分汲取教训,从而及时补齐短板,构筑起坚实的防护线,让校园欺凌不再发生。
然事实并非如此,校园欺凌之势头,虽已得到有效的遏制,但并未被根除,媒体中校园欺凌之事件,依然不时呈现;无情的事实,恰有力的印证了“处理校长”等责任人,不是整治校园欺凌顽症之有效手段。
究其原因,一是校园欺凌极具隐藏性,不是校长等“用心”就能发现苗头的,就能有效阻止的;受多种原因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皆不愿将“真实的情况”汇报于老师,深层次分析在学生心目中,学校与老师已成“被拔了牙的老虎”,纵然告之,老师与学校不仅“束手无策、无计可施”,更得不到学生期盼的结果。
二是校园欺凌已超出了教育能力范围。身体权是学生在内的公民最重要的权益,令其身心受损,触碰到的已不是纪律底线,而是法律红线;学校是育人圣地,只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清危害,打打预防针还勉强说得过去,要想让其去解决有关法律问题,难免可能让其“力不从心”。
教育关乎国家之未来,孩子承载着民族之希望。迈步新时代,整治校园欺凌,确保每位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乃势在必行,已经到了非下硬功夫不可的时候了;
为此望教育主管部门,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反思,找准校园欺凌不灭之背后原因,切莫将整治校园欺凌的功夫用在事后“处理校长”等上,而当与学校一道,共同持续给力,找准校园欺凌滋生的背后原因,稳步将教育的惩戒权还给学校与老师。
同时,更期盼有关部门及时亮法之利剑。校园欺凌已是违法行为,要有效铲除,理应用法律手段;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启动修法程序,降低追究法律责任年龄,让实施校园欺凌之“熊孩子”,承担法律责任,䛨其父母等监护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上责任,从而令其不敢任性。
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同理,要治整治校园欺凌,将其斩草除根,也当细细把脉,找准病根,而不宜将着力点放在“处理校长”等相关责任人上。为有效整治校园欺凌,笔者呼吁,治校园欺凌请别用错了药,只将板子打在校长上身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骆鑫茹: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营造千事创业良好氛
教师体罚学生被解聘,对师德失范行为就得“零
郭喜林: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
许卫兵:违法式谋生是社会的悲哀
郭喜林:耐住寂寞也是智慧
游德福:一交警科长酒驾被查处的重磅警示
女大学生拟提名副镇长被质疑,组织工作需再细
朱波:让“网络暴力”无处遁形
董乔楠:党员干部 “牵手门”折射出的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