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玉坤:从航天精神汲取前行力量
作者:贾玉坤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自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已实现30战30捷,进一步巩固了世界航天强国地位。在这荣耀背后,我们历经了试验性研究阶段、创建阶段和发展壮大阶段的艰苦卓绝之路。作为青年一代,要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用试验起步之难,汲取激励奋进力量。1956年,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有羡慕的份,缺技术、没人才,只能望苏联红场阅兵场上的弹道导弹发射和火箭队列而兴叹,特别是苏联单方面毁约,更是加重了科研阻力,但是从那一刻起,我们坚定了独立自主的决心,“东风一号”导弹成功试射带给了我们突破性的一步。作为青年一代,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面对的困难与航天试验阶段相比微不足道,立足岗位奉献力量、践行宗旨为民服务、竭尽所能推动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退缩一小步,国家就会后退一大步,所有青年人都要学习第一代航天战士的不服输、不认输精神,锤炼坚韧的毅力和勇气,敢于迎难而上、攻克险关,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扛在肩上。
用创新探索之力,汲取革故鼎新能力。196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试验性火箭“探索一号”,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爆炸;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卫星的国家,正式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作为青年一代,思路广、学的快,如果只满足于得过且过,不思进取,那么迟早会被社会淘汰,更何谈为国分忧、为民谋事,我们要清楚看到航天精神的标志就是不断创新,清楚明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航天路”中汲取创新精神,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用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指导新实践,特别是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形势,更需要我们积极融入创新的时代潮流,积极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唯有如此,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用发展壮大之志,汲取不断前行信念。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1年,中国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引起世界轰动;1984年,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升空,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实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2年,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拔、培训和发射);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树立航天精神大格局思维,以整个国家的利益和发展为出发点,始终心怀民族复兴之梦,以奉献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投身人民事业,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坚守初心,服务人民,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张桂梅当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女性之美熠熠闪
廖卫芳:高校开设“缝缝补补小课堂”很有必要
曹灿辉:给校园“表白墙”筑牢“防火墙”
钱桂林:以“孤儿”狂怼后进生让人不敢恭维
丁家发:幼儿园开设“老年班”是双赢之举
叶金福:“家装服务”需要一把规范伞
周志宏:“让中小学生安稳午睡”别沦为空谈
周志宏:“小学生玩游戏被忽悠转账10次”的警
鼓励单位安排除夕休息,不如多放一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