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陈镜伊:丰收丰收 既“丰”且“收”

2023-11-21 11:11:40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寒风起,又是一年冬季的来临,作物入库,蛰虫伏藏,万物的气息慢下来,但农民的双手依然忙碌,他们支起大棚、准备肥料、修整田埂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充足准备,一刻不得闲。春发...

  作者:陈镜伊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寒风起,又是一年冬季的来临,作物入库,蛰虫伏藏,万物的气息慢下来,但农民的双手依然忙碌,他们支起大棚、准备肥料、修整田埂为来年的“丰收”做好充足准备,一刻不得闲。春发其华,秋收其实,农产品种植、养殖的目的就在于“丰收”二字,唯有“丰”与“收”两手抓,才能让中华农耕文明的符号更加耀眼,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大。

  “丰”亦创新种子、丰富品种。一粒好种,千粒好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源自主才是硬道理。“中黄13号”大豆的推广,“连粳4号”水稻的培育,“登海682”玉米的种植……近年来,一个又一个优良种子的“出世”,为我国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提供了坚实支撑。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种业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要想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我们必须创新,相关部门应与中国农科院等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在种子开发上下功夫,对新发现的资源及时归档保护,建造高质量的种子资源库。同时,在育种、繁殖、推广等一系列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利用好先进的数字化系统,推动新品种的研究进展,让优良种子埋入全国各地的每寸土地,让农户用他们辛劳的双手播撒粒粒良种,收获多样品种,孕育丰收希望。

  “收”亦产业兴旺、致富增收。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要让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使农民致富增收,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注重科技赋能,用高科技手段,强化农机装备、基础设施,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将“高标准”“高效率”贯穿种植—培育—收获全过程。另一方面,要发展特色产业。从脆甜的延安苹果、细腻的五常大米,到清香的安吉白茶、爽口的赣南脐橙,一个个依托当地资源、本土特色产业的茁壮发展,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能。落实好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利用新兴电商平台,促进产业前后延伸、首尾相连、纵横配套,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让农业产业“旺”起来、农村生活“好”起来、农民口袋“鼓”起来。

  春种秋实本是四季轮回,但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耽误不起的农时,上下合力保春耕;面对洪涝灾害伤及不起的农时,抢种补播保秋收,这亿万农民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硕果的背后,保的是中国人将饭碗牢牢端稳在自己手中。关注农业、发展农业、创新农业,狠抓“丰”“收”二字,奋力推进全面乡村振兴,阔步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更多

热门关键词:丰收 陈镜伊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