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伊: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作者:陈镜伊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现在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生活方式更新换代、群众思想步步高升,但部分“问题”仍未彻底“根除”,乡村恶习留存、文化水平较低、产业发展滞后……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要“找”出路、“抓”特点、“丰”内容,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文化支撑。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要“找”出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传统在乡村根基深厚,如何挖掘、如何利用、如何宣扬,各地纷纷下好这颗“先手棋”,甘肃分豁岔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游客感受风景美的同时,感受内涵美、文化美、精神美;浙江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品牌”,走上绿色观光之路;四川战旗村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融为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游客纷至沓来……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使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乡村恬静、闲适、自然的生活,通过对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宣传先进思想、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旅游品牌,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让“特色出路”成为乡村振兴新风尚。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要“抓”特点。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发扬乡村文化,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各地农村风俗千差万别,乡村文化建设如果一个模式“齐步走”,那将导致乡村文化的失真和缺乏特色,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抓”特点的深意是因地制宜,前提要摸清农村群众的真实状况,他们不同年龄有不同的文化需求,老年人喜欢广场舞、年轻人喜欢在网络遨游;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山西人爱吼秦腔、广西人爱唱山歌、四川人爱看川剧……根据群众不同需求,探索“独一份”的文化建设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活动,让农民感兴趣、有兴致、起兴头,摒弃落后思想,弘扬优秀文化,让乡村文化“沁透人心”。
让乡村文化“活”起来,要“丰”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这一工作的成效如何,依托于丰富的文化形式,在浙江石桥村,孩子们在农家书屋静静阅读,品味书香;在甘肃速展村,村民身穿盛装,齐聚文化广场,欢庆丰收;在山东贾寨镇综合文化站,歌曲、戏剧、舞蹈轮番上演,村民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 多样的形式、精彩的内容、热闹的氛围,绚丽绽放乡村文化之花,扮靓村民文化生活,充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丰富的文化形式,凸显着农民愈加坚实的文化自信,蕴含着人们对乡土文化传承创新的期待,乡村文化“活”起来,积极回应了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他们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尚凡:禁私自熏腊制品,何错之有
教育人竭力为某个品牌跳绳吆喝是何道理
曹灿辉:叫停安全教育强制打卡为何好评如潮
于晓倩:让基层干部永远年轻
“我吃香蕉你吃皮”引争议,儿童读物不能“不
维扬书生:女子洱海裸泳,何以引发众怒
殷建光:给善心穿上“保暖”,让善举规范扬帆
张艳晓:必须认清扒掉这些个五花八门的马甲
廖卫芳:为开设“小哥医院”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