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丹华:党建创新助力基层人才成长
作者:苌丹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党管人才新模式,储备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党建引领靶向引进,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基层单位要完善人才储备工作计划,全盘统筹干部人才队伍空编情况,根据单位职能和发展需求,积极进行人才招录。拓宽引进渠道,充分利用公务员招录、事业编制招考、三支一扶考试等,招揽天下英才。对于基层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可以建立“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发布当地人才政策、创业信息等,设立线上人才服务站,助力引才聚才工作。
党建筹划精心培育,助力人才全面成长。让优秀人才全面、快速成长,需要党组织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渠道进行培训提高人才能力,可以引导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授课培训、项目锻炼;要让人才紧密的与农村或者社区一线紧密相连,定期进行参观与参与相关项目,使人才切身感受快速成长;党组织可以设立“导师培养”制度,在机关单位同通过“老带新”给新引进人才配备“政治导师+技能导师+生活导师”,在思想上引领方向,深化理论知识,在工作上传授经验,帮助快速适应,在生活中关心身心状态,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党建推进破除壁垒,增强人才优势效应。选派年轻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和跟班学习,建立干部交流轮岗制度,在同一岗位工作一定年限必须进行交流,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各个单位进行人才交流大会等活动,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才辐射;不同单位相同部门进行专业技能大赛,促进大家成长,增进互相沟通,有效借鉴先进经验做法。通过“互联网+”平台订购相应学习课程,提供专业知识学习,建立人才内部交流平台,方便获取资源,创新建设优质资源环境。
通过党建培育出有思想、有能力、有热情的基层人才,使人才在基层挑大梁、唱主角,不断创新改革政策,优化成长成才环境,真正开创人才强基层,基层育人才的新格局。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丁家发:“如厕难”别成旅游发展的瓶颈
陈建明:深耕“基层田” 点亮“为民灯”
朱波:政府大院包吃住,以客待之暖了麦客的心
教师在课堂向女生开黄腔,调离教学岗位不是终
廖卫芳:谨防“尿检小便池”成为“忽悠小便池
王海燕:骑行督导促提升 慢行亲民细服务
温碧霞:在“走近”群众中“走进”群众
王毓:警无民失根 民无警不宁
翟云雪:翻山越岭“涉千里”,暖心护航“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