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张艳晓:基层调研莫失了“本味儿”

2024-08-28 21:33:2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一些地方反映,个别领导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随...
  作者:张艳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基层调研是领导干部了解基层实际、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途径。然而笔者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单位和领导干部却陷入了“追星式”调研的怪圈,只盯着“明星村”“明星企业”“明星项目”看,忽视了与广大基层群众的交流和沟通。这不仅违背了调研的初衷,可能还对基层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8月21日人民网)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一些地方反映,个别领导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随性较大、提腿就去,至于“去哪里?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一概心中没底。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大兴调研之风也成了中央和各地的一项新“亮剑行动”,虽取得了明显可观的成效,但同时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领导干部似乎领会了新的“精神主旨”下基层、搞调研比以往更加热衷也更加“勤快了”。

  生活中,我们到某个风景地、网红地“打个卡”司空见惯也无可厚非。但要是某一领导干部身到基层心却未入,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妥妥的把走基层沦为“打卡”那就万万行不通!“打卡”调研就是把严肃的实地考察搞成了热热闹闹的走过场甚至是“走秀”,基层表面的问题都不一定了解多少,谈何去发现隐藏在深处的问题,而这些“藏起来”的问题又往往是基层工作的难点、痛点、症结点。

  “打卡”式调研看似做了,实则是一种“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形式主义,是一种投机取巧和典型的假落实,不仅严重浪费人力、物力且毫无成效。只有见证最真实的基层、了解最真实的问题、听取最真实的声音才能帮助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说一千道一万切记要时刻将纪律挺在前面,将百姓的冷暖放在首位,“群众答不答应”“群众高不高兴”“群众满不满意”这些才是党中央大兴调查研究的初心。如果只是路过一下、拍过照了,就代表“调研过了”,岂不是把“调研”变成了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调演”,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谨记调研初衷,莫让基层调研失了“本味儿”!

更多

热门关键词:基层 张艳晓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