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口袋公园”切莫“只建不管”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各地建成了一大批口袋公园、微花园,留白增绿、美化环境的同时,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一些口袋公园、小微公园出现了乱停车、杂物胡乱堆放、景观灯不亮等问题, 影响观感和使用。要让市民真正“转角遇到美”,这些口袋公园、小微公园的管理也得跟上来。(2月24日《北京日报》)
口袋公园虽然不大,但由于其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加之其具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优点,因而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成了广大市民的一个好去处。
但据了解,由于各地不少口袋公园长期处于“失管”状态,因而各种不文明乱象也随之出现。比如,有的人在口袋公园里露营野炊,面巾纸、果壳、残羹剩菜等随地乱扔乱倒;有的人肆意损毁口袋公园里的一些公共健身设施,致使不少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有的人在口袋公园里遛狗,狗屎遍地,令人作呕;更有甚者,有的人竟然在口袋公园里随地大小便……这些不文明行为,无疑让口袋公园成了“垃圾公园”。
笔者以为,要让口袋公园成为广大市民的好去处, 既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万万不能“重建轻管”,或“只建不管”。
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口袋公园的管护主体和管理责任进行公示,让市民知道一旦发现不文明行为该找谁检举揭发,让破坏者受到应有的处罚。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文明公约,让市民自觉遵守,养成文明好习惯。
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口袋公园的日常管理,不妨通过日常巡查的方式,对市民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予以劝阻,对屡教不改者,也可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等方式予以处罚,从而倒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口袋公园的相关管理规定。
“口袋公园”也是城市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可以折射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也可以反映广大市民的文明程度。希望相关部门在建设好口袋公园的同时,更要管理好口袋公园。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在去口袋公园休闲健身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带上“文明”,维护好口袋公园,从而让每一个口袋公园都能成为一个个“文明公园”。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霍力伟:让“轻装上阵”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常态
袁文良:“礼让斑马线”应“人车互让”
维扬书生:年薪80万招教师,热议背后的冷思考
王海燕:水润民生,水务发展谱写时代新篇
徐蕾:趣“考”无忧,让知识在快乐中传递
廖卫芳:“付费共享电梯”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陈镜伊:年轻干部成长“三部曲”
娄义华:从《哪吒2》的火爆中学品牌构建
廖卫芳:给“两头忙”的低龄老人减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