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杂谈随笔 > 列表

王毓:在时代熔炉中淬炼担当脊梁

2025-03-10 10:17:05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深耕基层,主动担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北宋名臣范仲淹青年时期在泰州治水,与民工同食宿、共劳作中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品格;明代清官海瑞初任南...

  作者:王毓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既需要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基因,还需要注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精神,发扬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四担”精神,以昂扬奋进、勇往直前的姿态擘画新蓝图、奔赴新征程,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努力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深耕基层,主动担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北宋名臣范仲淹青年时期在泰州治水,与民工同食宿、共劳作中形成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政治品格;明代清官海瑞初任南平教谕时,面对御史视察拒行跪拜之礼铸就了“刚峰”风骨;广西百色市黄文秀硕士毕业后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用生命丈量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担当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俯身学习基层经验,侧耳倾听群众声音,走好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破解难题,多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新姿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砥砺德行,对标对表。明代于谦“两袖清风朝天去”的廉洁自持,清代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的操守坚守,中华文化中的廉政基因在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奉献中焕发新生,在杨善洲“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坚守中赓续绵延。中央党校开设“政德教育”专题课程,将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智慧融入党性教育;浙江开展“家访式”廉政教育,通过家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深圳实施“政治体检”制度,用数字化手段动态监测干部思想状态。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好成长的“方向盘”、系好廉洁的“安全带”,时时叩问初心,日日三省吾身,勇于改正缺点和不足,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知行合一,主动作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江苏实施年轻干部“双向挂职”,让机关干部下基层、基层干部进机关;四川开展“应急处突”实战演练,在模拟危机中提升治理能力;上海建立“干部成长数字画像”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制定培养方案;杭州创设“城市大脑”实训平台,让干部在智慧治理场景中提升数字素养;广东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干部在科技创新前沿攻坚克难。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做勇挑重担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在干中提升能力,在事中淬炼本领,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真正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正如郑板桥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成长既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更要有“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魄力,从“修己安人"到“人民至上”,从“格物致知”到“守正创新”,担起时代大任,扛起时代使命,以奋斗书写年轻生命的精彩和分量,在时代熔炉中淬炼成钢,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更多

热门关键词:脊梁 王毓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